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喜庆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 正文

【喜庆二十大】砥砺前行谱华章 本科教学结硕果

2022-10-20 20:05   来源:3044am永利集团新闻网   作者:刘飞   点击:

(通讯员 刘飞)奋楫扬帆谋新篇,砥砺前行谱华章。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新增4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居全国师范大学第二、湖南省属高校第一;9个师范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新增3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入选课程总数列全国高校第40位、全国省属高校第4位。4部教材被授予“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蒋洪新等2位教授被授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四新”建设项目4项。教师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5项,特等奖、一等奖成果数均居湖南省属高校首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获国家级奖项200余项……一份份靓丽的成绩单,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致力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最好印证。


谋新篇·明确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思路和新举措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学校高位谋划一流本科教育,颁布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等文件,明确了本科教育“五个一流”目标和八个方面的系列举措。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方针,形成了“没有一流本科教育就没有一流学科,没有一流学科也办不成一流本科教育”的共识,实现了学科与专业建设互为支撑的良好局面。


增内涵·打造专业优势和特色品牌

专业是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的集中体现。学校面向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主动优化专业结构,增设人工智能等14个新兴专业,撤销、停招17个专业,现有本科专业94个,动态调整招生专业在85个左右。适应新高考改革,从2021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30个专业分9大类招生和培养,拓宽人才培养口径。致力内涵式发展,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命题,构建起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学校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跑一流本科教育。2018年开设本科“世承班”,2021年成立省内第一个现代住宿制书院“世承书院”,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各类实验班16个,学生1473人,其中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实验班入选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英语等6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的69.15%,专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以开展专业认证和推进“四新”建设为抓手,出台新文科建设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完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201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英语专业被列为全国省属高校三级认证首批四个试点示范专业之一。目前有17个师范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占师范专业总数的73.9%。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牵头高校(共10所)、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省属高校试点高校(全国共4家)。


牢基础·建设一流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实施“五型六类”品牌课程建设工程,坚持“五育并举”,强调育人与育才有机融合,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设系列“金课”,获国家级一流课程30门(含2门课程思政课程),省级一流课程166门,校级一流课程200余门,形成了国省校三级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支撑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丰富课程形式,开设项目制课程179门,参与本科生达2500余人次,有力促进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创新课程内容,鼓励教师开展研究型、创新型、体验式教学,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创新性。课内课外结合,推动实验室研究室开放,让更多本科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研究团队,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注动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内驱力和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注重从机制上激发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2020年,学校党委通过了新的职称评审制度,将包括课堂教学效果、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承担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参加教学比赛、指导学生竞赛等教学业绩与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依据对待,分类评审,设置了教学为主型评审类型,为长期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且有突出贡献的老师开辟了“绿色通道”。强化问题研究,引导和资助教师围绕现阶段本科教育重点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8年以来,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39项;承担湖南省新文科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等重大委托教改项目。注重新成果推广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两届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8项。2人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4项。强化专题培训,系统提升教师教学基础能力。近5年,通过规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信息化素养提升等专题培训,抓实“教学思享会”“教学咨询”等教改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全省高校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特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50余项。学校获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1个。


添活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和新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整合校内资源,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完善了以课内实验为主体、创新实验为特色、课外实验为辅助的“三·三”交互式实验教学体系。引入优质行业、企业实训实践资源,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深化多方协同育人。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多项。20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中心、20个实践基地获批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3个基地入选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省级双创平台学院全覆盖。建立“专思创”三融合教学体系,形成育人合力。全校共立项大创项目1070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34项、省级项目378项,投入经费近1100万元。育人成效突出,学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等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1000余篇(件),师生共同获批专利315项,学生单独申请专利31项。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95项,省级奖项1009项,连续6年获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组织院校奖。2020年,外国语学院任郑青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系湖南省历史上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优环境·营造智慧化教学与学习环境

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学校审时度势,踩准教育信息化步伐,为学校教育智慧化打造了新空间、新图景。一方面,建设了一体化教学平台。通过平台联通教师端、学生端、管理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成为现实。到目前为止,老师能通过平台备课,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线辅导答疑;学生能通过平台查找资料,自主学习,互动提问;师生利用平台互动,开展探究式、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部门能通过对即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建成全覆盖的智慧化学习空间。学校投入上亿元,不断改善教学基础设施,智慧教室、免费无线wifi覆盖各教学楼栋,为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改革与创新要动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一流本科人才。

编辑:冯振辉

责编:马铁泉

审核:陈丽荣

分享到:

上一条:【喜庆二十大】奋楫笃行谱新章 研究生教育启新程

下一条:【喜庆二十大】蒋洪新:以湖湘红色文化助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创新发展

关闭